没钱也要扩产能!账上现金仅7亿,自由现金流长期为负,三利谱再抛百亿偏光片投资计划: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没钱也要扩产能!没钱明天账上现金仅7亿,也扩亿偏自由现金流长期为负,账上自由再抛百亿偏光片投资计划:明天和意外,现金现金先哪个先来?仅亿计划 来源: 市值风云 产能扩张是上市以来的主线。 作者 | 破浪 编辑 | 小白 手机、流长平板、负利电脑等电子产品每天都充斥在我们生活中,谱再抛百但鲜有人知道,光片我们肉眼之所以能看到这些产品显示的投资影像,偏光片的和意作用功不可没。 偏光片作用是没钱明天控制光束偏振方向,将不具有偏极性的也扩亿偏自然光变成偏振光。液晶显示器必须依靠偏振光才可成像。账上自由 即,现金现金先没有偏光片,图像就无法显示在屏幕上。 国内偏光片主要上市公司有三家:杉金光电((600884.SH)子公司)、三利谱(002876.SZ)、盛波光电((000045.SZ)子公司)。 其中,杉杉股份在2021年完成对LG化学偏光片业务的收购,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偏光片供应商,2021年偏光片业务营收99.4亿。 相比而言,三利谱和盛波光电规模较小,分别为23亿、21亿。 12月18日,深纺织A发布公告,拟收购恒美光电100%股权,若完成收购,其偏光片业务将再上一个台阶。 (注:按偏光片厂商2021年销售额排名) 三家企业各有主攻: 三利谱主要聚焦中小尺寸偏光片,主攻手机用偏光片,正扩张大尺寸偏光片产线; 盛波光电以中大尺寸偏光片产品为主; 杉金光电则以大尺寸TV偏光片为主。 今天咱们的主角是三利谱。 核心原材料被外企拿捏,下游受面板周期影响 01 处于微笑曲线左侧 偏光片由各种膜材复合而成,其中最为核心的是PVA膜和TAC膜,合计占偏光片总成本比重超70%,而偏光片原材料占三利谱总成本比例超70%。 (注:偏光片的基本结构,2022年中报) 尽管这俩膜材供应充足,但基本由日企垄断:公司的PVA膜主要从日本可乐丽(超70%市占率)采购,TAC膜主要从富士胶片(超50%市占率)处购买。 显然,由于关键原材料需从日企进口,国内偏光片厂家普遍议价能力普遍不足。 偏光片下游是液晶显示面板,OLED和LCD是当前的主流显示技术。 虽然OLED显示效果更优,但由于大尺寸屏良品率低、成本高企等问题,目前仅广泛用于中小尺寸屏幕,当前LCD中的TFT-LCD偏光片占据主流,这也是公司的主要产品。 (注:招股书注册稿) TFT-LCD产业链上、中、下游行业的毛利率水平构成了著名的“微笑曲线”,偏光片利润水平处于产业链较高位置,约40%。 但随着液晶面板行业竞争加剧,加上核心原材料被外企主导,在上下两头双重压力下,偏光片利润水平也遭到挤压。 (注:三利谱招股说明书) 02 国内市场存在需求缺口 三利谱成立于2007年,2017年登陆深交所,从事偏光片的研产销。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TFT系列和黑白系列偏光片两类,可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显示屏、仪器仪表等工控类电子显示屏。 (注:2022年中报) 实控人为张建军,当前持股比例为18.92%,曾在天马微电子从事研发工作、在盛波光电从事偏光片相关工作,有一定技术背景。 由于偏光片主要应用于显示面板领域,因此偏光片行业的发展受到下游面板周期的直接影响。 随着LCD面板产能大量向中国大陆转移,配套的偏光片需求也随之增加,公司内销占比持续提升,2022H1达94%。 从全球范围来看,由于偏光片技术门槛较高,偏光片行业仍被日韩企业占据,LG化学、日东电工、住友化学三家产能合计占比达到全球的三分之二。 当然,随着杉杉股份完成对LG化学偏光片业务的收购,这一局面被打破。 但不可忽略的是,大陆偏光片企业起步晚,且国外多年来严格控制对国内偏光片生产技术和工艺的转移,大陆本土偏光片企业的国产替代之路艰难,产能占比仅8%。 (注:观研天下) 据omdia统计,2021年国内偏光片需求量为3.6亿平方米,但国内供应量仅2.65亿平方米,偏光片供需存在约25%的供应缺口,国内厂商份额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由于偏光片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面板显示性能,为保证产品质量,偏光片厂商进入下游供应商名单需要较长的认证周期,再加上技术壁垒和投资规模大等因素,该行业对新进入者不太友好。 同时,为维持产品质量的稳定,认证通过后一般不会轻易更换偏光片供应商。 公司的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基本维持在50%以上,前十大客户销售额占比在70%左右。 目前,三利谱是包括京东方、天马、、信利、帝晶光电等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模组生产企业的合格供应商。 但是,既然国内市场是厂商必争之地,国外偏光片企业当然也不想错过。国外偏光片生产企业也出现将产能向中国大陆逐渐转移的趋势,未来偏光片行业在大陆地区竞争可能加剧。 总体而言,偏光片上游核心膜材需依赖进口,企业议价能力不足;当前存在一定的需求缺口,但其下游与面板行业息息相关。 而面板是公认的强周期性行业。 凛冬来来去去,不耽误搞钱上产能 01 产能逐渐叠起 由于国内偏光片供给不及内需,公司的产能无法跟上市场需求,因此近些年上市公司的主线就是扩产能,并试图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公司目前主要有深圳光明、深圳龙岗、安徽合肥、福建莆田四大生产基地,生产线基本处于满产状态。 (注:公司主要生产线,根据调研纪要整理) 上市以来,公司营收增长较快,营收的增长主要来自于TFT系列,黑白系列营收规模整体变化不大,保持在1亿左右水平。 上市公司总营收从2017年的8.2亿增长至2021年的23亿,CAGR达29%,尤其是2019年得益于合肥产线产能释放,营收激增。 营收的增长与公司偏光片产量变动一致,2019年偏光片产量同比增长超80%,2021年超2500万平方米。 公司表示,预计到2024年可实现偏光片年产能约7000万平方米,对比而言,盛波光电当前偏光片年产能约6000万平方米,暂无新增在建产能。 02 来自下游面板的压力 然而,营收这一增长势头在22年前三季度掉头向下,仅16.6亿,同比下降6%。实际上,从单季度来看,21年四季度至22年三季度,公司营收已连续四个季度单季同比下滑。 这一情况与下游面板周期基本相符,2021年8月以来面板价格进入新的下行周期,、等面板企业股价也是持续阴跌,寒气咄咄逼人,股民深套久矣。 (注:专为注册制服务的市值风云APP) 2018年,下游手机市场出货量下降使得公司产品价格下降,加上彼时处于前期产能爬坡期,公司毛利率降至18%。 随着产能的释放,单位成本的下降,2021年毛利率提升至25%,22年前三季度再度下滑至22%,但仍整体高于盛波光电偏光片业务毛利率。 毛利率的巨大差异在于两家公司的产品结构不同。 从偏光片的平均销售单价来看,盛波光电以TV为代表的大尺寸面板占比更大,单价更低,而三利谱的以手机为代表的中小尺寸偏光片占比更多,利润空间相对更大。 由于合肥产线主要生产电视偏光片,大尺寸偏光片收入占比的提升使得2020年销售单价下滑。 公司在调研中表示,偏光片价格与面板行业景气度有关,但目前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偏光片在国内属于紧平衡状态,所以价格没有受到面板降价很大的影响。 但从持续下滑的销售单价、毛利率等的变动来看,下游给到的压力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22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也下滑了4个点至12%。 此外,2021年公司发布了员工持股计划,其中规划的2022年业绩考核标准为扣非净利润4亿,而22年前三季度仅完成1.7亿,恐怕远不及预期。 03 拉产能付出的代价 近期,公司又搞出一个大动静。 为进一步扩大在大尺寸偏光片的市场占有率,2022年10月,公司与黄冈市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拟合作投资建设2520mm与1720mm幅宽生产线,项目总投资100亿,涉及产能1.4亿平方米/年,预计年产值100亿。 (注:公司公告) 然而,公司当前账上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仅7亿,因此,斥资百亿的激进扩产被市场认为是在“画大饼”。 众所周知,产能持续拉升的背后是密集的资本投入,上市以来公司累计资本支出11亿,而同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累计1.3亿,是资本开支的零头。 因此,三利谱的自由现金流大多时候为负,上市以来合计净流出近10亿。 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公司只得求助于外部融资。 当前公司资产负债率不高,2019年之前持续走高,2020年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募资8.7亿,负债水平才有所下降。 提到募投资金,不得不提的是,公司的行动效率实在不敢恭维。2020年原募投项目是建设一条2500mm的超宽幅生产线,而后改成1720mm宽幅,但截止到22年6月底,项目进度是0%。 (注:2022年半年报) 押注上游,新产品开发有看点 除了持续加码扩产能外,公司近期还开始向上游延伸。 2022年10月,公司与广水市政府签署协议,合作投资建设液晶显示用光学膜与高分子聚合物生产线,预计总投资为5.2亿,光学膜设计产能为1.3亿㎡/年,高分子聚合物设计产能为6万吨/年,预计总年产值22亿元。 此外,根据公司调研纪要显示,OLED产品、车载产品、VR产品等新产品开发方面: OLED手机产品已完成部分下游客户认证,未来随着客户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公司龙岗产线的顺利爬坡,有望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公司开发车载产品2-3年时间,目前车载染料系产品已有小批量供货,车载碘系产品正在下游客户端做认证,认证通过后将在莆田新生产线生产,莆田新产线聚焦车载产品; 公司研究开发VR产品一年多时间,产品认证基本接近尾声,已采购相应生产设备,预计下半年可实现小批量供货。 产品的开发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上市以来,公司研发人员数量整体保持增长,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为287人,较2020年大幅增长,研发人员占比也从5.9%上升至11.3%。 研发费用方面,公司与深纺织A整体相当,均整体保持上升,但公司研发费用率整体高于深纺织A。 22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率进一步上升至5.6%,而深纺织A则下降至3%。 公司所处偏光片行业,是面板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随着液晶面板产业持续向中国大陆转移,加上车载显示、VR等新方向的发展,国内偏光片需求空间也进一步增大,同时竞争也可能进一步加剧。 而当前,该行业上游核心原材料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受制于此,国内偏光片企业议价能力不足。 三利谱上市以来主线围绕扩产能展开,随着产能的释放进一步带动了营收的增长,但近一年来在下游面板寒冬下营收有所萎缩。 公司接下来的路仍不好走,随着产能的继续扩张,产业链向上延伸,新产品的推进,与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资金压力。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两千亿专项借款加速落地“保交楼”成效渐显
- 高培勇:财政政策需做成本效益分析,不能以牺牲财政安全为代价换取目标的实现
- 亚马逊从12月29日起停止在印度的食品配送服务
- 德国电力暴利税大幅缩水:推迟至12月征收 征税期缩短8个月
- 美联储博斯蒂克:支持放慢加息步伐 预计利率峰值为4.75%-5%
- 六支亚洲球队已经全部亮相:沙特日本拿到逆袭剧本
- 国产海上风电装备大突破 行业复合增速将超30%!风电龙头被两路资金盯上 高增长低估值概念股仅4只
- 莱绅通灵总裁庄瓯:重整再出发 擦亮“王室珠宝”招牌
- 明年一季度IPO没戏?Arm:确有推迟,但进展顺利,致力于2023年上市
- 瑶浴产业有新招
- 北交所步入指数投资时代 首批北证50成份指数基金获批
- 午盘:美股三大股指本周将录得涨幅
- 产品包装被指“土”,口子窖称会加强美感设计
- 复必泰二价疫苗运抵港澳即将开打 全面覆盖奥密克戎病毒变异株
- 低估值国企板块反弹 基建类基金“霸屏”涨幅榜
- 六支亚洲球队已经全部亮相:沙特日本拿到逆袭剧本
- 银行涉房贷款大盘点:上半年不良攀升,但季度不良生成高点已经过去?
- 7天6位董事长被查!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又一A股公司实控人、副总经理出事
-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修订工作已列入上海市人大明年立法项目
- 降准信号释放 政策加力稳经济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