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第三支箭”落地月余涉房并购大单持续涌现,2023年将成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大年?!

“第三支箭”落地月余涉房并购大单持续涌现,2023年将成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大年?

时间:2025-07-07 08:52:16 来源:替天行道网 作者:热点 阅读:536次

转自:证券日报

自2022年11月28日“第三支箭”落地以来,第三支箭出险房企积极利用定增红利筹资自救,落地稳健型房企着力并购优质资产,月余涌现重拾此前搁置的涉房重组计划。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并购并购去年11月28日以来,大单地产大年多家上市房企陆续抛出并购计划,持续成房总金额超过576亿元。行业以有可比数据的重组2022年12月份为例,据克而瑞监测,第三支箭重点房企共涉及48笔并购交易,落地披露交易金额的月余涌现有32笔,总交易对价约528亿元,涉房环比大幅增长72.4%。并购并购

业内预计,大单地产大年2023年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将进一步加速。多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前受制于资金、负债率等条件限制,行业收并购进程缓慢。自2022年11月份以来,支持房企融资的政策频繁出台且快速落地,部分稳健型房企不再持观望态度,加快启动并购重组方案。同时,部分出险房企抓住机会加快资产处置、提升资金回笼速度。预计2023年行业有望迎来并购重组大年。

行业融资环境得到改善

岁末年初,部分陷入困境的房企正积极出售旗下资产,力争改善流动性。与此同时,稳健型房企及部分外资企业正择机加码投资,行业内并购大单持续涌现。

例如,1月6日,据全国产权行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披露,上海长鹂企业发展挂牌长际地产7.5%股权及相应债权,底价4.17亿元;1月5日,铁狮门宣布向凯德投资的人民币基金出售位于上海的尚浦中心项目,交易估值为76亿元;1月3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珠海华发拟收购深圳融创文旅持有的融华置地51%股权以及深圳融创文旅对融华置地的债权及利息,总金额约为35.8亿元。

除了陷入流动性困难的融创中国出售资产打开局面外,出险房企也有动作。2022年12月28日晚间,华夏幸福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向华润置地出售4家公司全部或部分股权以及债权,对应价格为124亿元。

克而瑞方面分析称,从交易标的物业类型来看,2022年12月份住宅收并购提升明显,19笔涉及开发项目股权,披露转让的住宅项目的并购规模约275亿元,主要受华夏幸福124亿元处置南方总部资产、某房企59亿元剥离地产业务等重大交易影响。

“在此次并购潮中,对出险房企而言,收并购案大部分不是在母公司层面展开,而是在项目层面,资金状况良好的央企国企所收购的资产,大多涉及出险房企旗下有套现能力的资产,这是行业整合主流模式的一种。”汇生国际投资总裁黄立冲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外,在银行以及资本市场的支持下,地方国有企业在盘活资产方面发力,推动项目顺利开发。

“目前收并购资产类型主要包括开发项目、物管企业股权、商业地产等。投资方根据自身发展方向、资产价格、债权清晰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相关资产,不同企业偏好不同。”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总的来看,具有区位优势、债务结构清晰的资产更有利于交割。

“目前主要有两类资产比较受欢迎,一类是优质的开发项目资产,另一类是运营类资产。”同策研究院资深分析师肖云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过去一年的整体表现来看,运营类资产收并购案例更多一些,其多属于轻资产,并且能持续产生现金流收入,在现金为王的行业背景下颇受青睐。

在肖云祥看来,房企间收并购预案频出,甚至A股部分上市房企重启重组方案的背后,是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得到改善,增强了市场主体信心和动力。

行业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

自2022年11月份“金融十六条”推出后,相关部门多次提及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

“当前的政策及市场环境对涉房企业开展收并购而言,是不错的时机。”肖云祥表示,上市房企股权融资开闸后,稳健型房企通过并购重组可获得优质、低成本的资产;对被收购方而言,也是重新盘活项目的机会。

“随着并购重组的推进,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优质企业可借机补充符合自己战略规划的优质资产,加强深耕力度;出险企业可通过并购重组获得新发展机会,或者考虑轻资产转型。”刘水表示。

那么,2023年会成为房地产行业并购重组大年吗?

肖云祥对记者表示,预计2023年后期市场竞争或逐渐加剧,特别是一些实力雄厚的房企,在融资方面将体现出更大的优势,行业洗牌的几率将大大增加,这有助于加快行业风险出清的速度。

“在2022年末政策和资金加持下,2023年收并购必然会加速,通过收并购完成风险处置势在必行。”刘水表示,当前行业面临的风险资产类型多样,收并购只能从资产处置端进行化解,且需要收购方、出让方共同发力,但对于全行业来说,仍需从稳预期、稳信心做起,在市场平稳的基础上逐步化解行业风险。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俄总统普京对戈尔巴乔夫的去世表示哀悼
  • 外媒关注:新兴市场债券遭遇抛售潮
  • 嘉联支付年交易流水超万亿,用户指责POS机涉嫌违规搭售保险
  • 7.8亿拍得8.72%股份,神秘竞拍人接盘未名医药!
  • 合并德邦后,京东承诺缴齐员工五险一金
  • 肥肥虾庄回应使用黑油死虾:涉事门店停业调查,视频中存虚假内容已报警处理
  • 今年以来暴跌20%!土耳其货币危机恐再次袭来
  • 外媒:得州枪击事件社区民众向拜登喊话
推荐内容
  • 辽宁设立2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 聚焦重点产业重大项目
  • 两部委指引新能源多环节发展:突出模式和制度创新 屋顶光伏覆盖率再获重申
  • 外媒:得州枪击事件社区民众向拜登喊话
  • 转手19次,赚了300倍!NFT有多“疯狂”?
  • 银河证券总裁王晟:正积极筹备参与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二期项目
  • 财政部:截至5月27日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1.85万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36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