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智能化建设提速 智采设备上市公司迎机遇
炒股就看,煤矿权威,化建专业,设提速智市公司迎及时,采设全面,备上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机遇 本报记者 殷高峰 见习记者 贺王娟 随着北方陆续进入采暖季,煤矿作为煤炭安全保供“利器”,化建《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设提速智市公司迎煤炭上市公司在煤矿智能化建设方面动作频频。采设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备上当前“智能化、机遇无人化”的煤矿智能采煤工作迈向常态化应用,多地矿井正在运用智能化、化建数字化技术助力煤炭开采,设提速智市公司迎其减人增安提效的效果明显,在今冬煤炭安全增产增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位市场人士认为,当前煤矿智能化发展在行业内已经形成共识,智能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预计未来5年至10年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将处于高速发展期,相关智采设备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煤矿装上“智慧大脑” 四季度是煤炭安全保供的关键时期,《证券日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为推进煤炭安全增产、绿色节能,当前多地煤炭企业正在加大“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力度,为煤矿装上“智慧大脑”。 近日,所属彬长矿业大佛寺矿智能综合一体化管控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现在装完一节车厢只用1分钟,装完一列火车也就是三、四十分钟。装车用时较以前平均减少35分钟/列,效率提升了39%。”陕西煤业所属的柠条塔矿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煤矿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煤炭安全增产的效率提高不少。 10月1日,陕西煤业首套国产8米超大采高智能化综采成套设备在张家峁矿业公司二盘区2203工作面正式采煤。陕西煤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因智采设备的投运为矿井生产接续、煤炭稳产保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张家峁矿业每天大概发运火车7列、汽车900辆,每天共发运煤炭产品4.5万吨。” 智能化建设,全面提升了陕西煤业的劳动工效和产能释放效率。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与2018年相比,今年以来陕西煤业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年生产能力由450万吨提升至800万吨;陕北、黄陵矿区全员年均工效超过1万吨。 据悉,在,这种智能化“潮流”日渐浓厚。例如公司下属的鲍店煤矿集智能控制、调度指挥、监测监控于一体的智能集控中心,在统一场景下实现了矿井运行状态的集中展示与实时管理。7304工作面实现全工艺段采煤机记忆截割、液压支架自动跟机、时序自动放煤、远程可视化集中控制等功能的常态化运行。矿井主煤流运输、变电所、排水泵房等岗点全部实现“远程控制、无人值守、智慧巡检”。 此外,据智能化建设规划,计划到2022年实现煤矿智能化建设全覆盖;井工煤矿采煤、掘进工作面全部实现智能化;井下固定岗位全部实现无人值守;选煤厂全部实现智能化。 值得一提的是,为落实能源保供,山西在稳定现有煤炭产量基础上,推进了64座煤矿核增产能3860万吨/年、9座建设煤矿进入联合试运转增加产能960万吨/年。在此基础上,山西持续加大煤矿智能化建设力度,建成23座智能化煤矿、572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提升煤炭生产效率,为煤炭增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据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0月底,内蒙古自治区77处煤矿已建成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33个。其中,智能化采煤工作面87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46个,25处露天煤矿开展无人驾驶试验。 智采设备上市公司迎机遇 随着煤矿智能化建设速度的加快,有机构测算,预计到2025年煤矿智能化建设整体市场潜在空间超千亿元。而相关智能设备、智能化软件企业有望迎来产业机遇。 据悉,在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赛道中,不仅吸引了像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这样的头部企业,、大华、等人工智能类企业以及电力、化工等相关产业信息公司也纷纷将业务延伸至煤炭领域,此外,一批专注于服务煤炭行业的信息技术公司,例如、、企业也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度业绩实现增长。 “煤矿智能化一定是大势所趋。”某券商机械行业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一是基于行业发展需要提质增效,二是少人化、无人化的智慧矿井能在安全方面发挥作用,减少井下操作伤亡人数。 “若按工作面来计算,目前仅完成了15%的工作面改造,即使一些落后产能的煤矿地区不改造,但矿山智能化、无人化发展趋势不改,市场还是具有比较大的开发潜力。”上述券商分析师向《证券日报》记者强调,“目前煤矿智能化推进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近几年一直在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但因技术水平有限,智能化也仅仅是减少一部分人力而已。” 以智能掘进场景为例,龙软科技方面表示,“当前智能掘进的需求相当大,但还有很多技术难题未解决,目前来看一是装备智能化水平不足,二是从经济性上来看还不理想。目前业内各个公司都在攻关智能掘进方面的难题。” “行业技术门槛很高,其他领域进入的企业未必能取得良好的竞争地位。”上述券商分析师表示,一方面因煤矿矿井环境复杂恶劣,对于高可靠性、高智能化设备技术要求很高;另一方面煤矿体系是一个相对封闭、依赖历史经验的体系,要求对煤炭行业熟悉、且有经验,既懂行业又懂软件就提高了进入的技术门槛。 不过,市场认为,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多地纷纷加码智慧矿山建设,煤矿智能化建设发展驶入快车道,且煤炭在未来5年至10年仍然为我国主要能源供给来源,新增煤矿叠加现有矿井数字化升级,行业将迎来高景气度周期。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奥园拟进行境内债整体重组 总额超百亿元
- 5.18亿易主湘潭国资!湖南龙头超市步步高多店停业,老牌区域商超没落
- 涨破6.7!瑞银再调强2023年人民币目标价至6.5
- 德国国防部长兰布雷希特正式宣布辞职
- 中国证券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安青松:促进新时代证券行业人才的全面发展
- 贵州百灵受让中国中医科学院抗病毒感染新药技术 有望填补临床用药空白
- 31省份2023年GDP目标公布 多地表态力争更好结果
- 研讨|《县委大院》,展现县域治理的横截面
- 中华企业:拟挂牌转让上海春日置业50%股权及相关债权
- 200亿基金经理持仓曝光,他们瞄准这些方向......
- 对旗下公司失控已半年,51信用卡连丢两张金融牌照
- 信达证券16日申购 A股上市券商有望增至43家
- 九价HPV疫苗扩龄,专家不建议盲目等苗、重复接种
- 车企创始人实名举报县委书记,省市连夜调查,企业官网无法打开,发生了啥?
- 郑眼看盘:北向资金亢奋 大盘趋势相当明显
- 王青: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价中枢有望达到6.6附近
- 抵沪不满5天,不得进入餐馆、超市、菜市场等!能坐公共、地铁吗?上海回应了
- 新年政策大礼包让中小微企业好起来
- 周末政策利好刺激,“牛市旗手”大爆动,北向净流入再超百亿,春节牛市氛围更浓了
- 首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今年经济增速设定4.5%以上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