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核心部件完成首件制造

时间:2025-07-07 00:00:07 来源:替天行道网 作者:百科 阅读:791次

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建造获得新进展。人造太阳

11月22日,全球中核集团发布消息称,最大制造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完成首件制造,核心其核心指标显著优于设计要求,部件具备了批量制造条件。完成

这标志着中国全面突破“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关键技术,首件实现该项核心科技持续领跑。人造太阳

增强热负荷第一壁是全球ITER的核心部件,被喻为ITER的最大制造“防火墙”,它直接面对芯部一亿度高温等离子体,核心涉及聚变堆建设的部件关键技术。

核聚变被认为是完成人类的终极能源。人类当前对聚变反应的首件控制,主要是人造太阳依靠一种环形容器,通过约束电磁波驱动,创造氘、氚实现聚变的环境和超高温,实现受控核聚变,这种装置被称为托卡马克(Tokamak)。

因太阳的光和热来自内部的热核聚变反应,可控核聚变装置被称为“人造太阳”。

ITER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核聚变项目,也是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联合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七方共同参与建造。

中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2008年,中国全面开展ITER计划工作,承担了其中约10%的研发制造任务。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接了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全尺寸原型件研制。在成功批量制备增强热负荷手指部件后,该公司与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最终完成部件的焊接装配。

中核集团称,中国团队领先国际完成ITER增强热负荷第一壁的首件制造,再次为ITER关键部件的研发取得实质性工程突破。

中国也在研制自己的新一代“人造太阳”。

10月20日,中核集团发布消息称,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HL-2M)等离子体电流突破100万安培(1兆安),创造了中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标志着中国核聚变研发距离聚变点火迈进了重要一步。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财政部等发布第三批适用增值税政策的抗癌药品和罕见病药品清单 自2022年12月1日起执行
  • 北京五一期间暂不恢复进出京跨省团队旅游
  • 银行股短期内存补跌压力 长期看估值底部或明确
  • 时隔两年,负油价事件内幕曝光!12名交易员合谋,单日收割7亿美元!
  • 2022卡塔尔世界杯,看热门也看黑马
  • 这周日,别忘了……
  • 郭明錤:特斯拉上海厂复工后产能堪忧,最快5月中旬恢复封控前水准
  • 泽连斯基:乌克兰可以与俄“打上十年”,而且会赢
推荐内容
  • 欧洲央行权衡下一次加息之际 德国通胀升至纪录高位
  • 康师傅、统一“酸菜”味方便面重新上架,酸菜制品销量不佳
  • 守“沪”援“吉”!中国人寿捐赠700万元支持抗击疫情
  • 国家统计局:加强能源、原材料保供稳价,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 世界杯开幕式上的残障男孩,有着怎样的故事?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孙颖:发挥消费民事公益诉讼、集体诉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