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开空调需加费,网约车司乘“空调之战”如何平息?

近期,空调之战关于网约车司机和乘客的开空“空调之战”频频见诸报端,引发热议。调需
据报道,加费北京董先生打网约车,网约上车后提出开空调,车司乘何司机以单价太便宜拒绝,平息之后将车停在路边并拒载。空调之战另据金台资讯消息,开空有的调需司机直接在乘客座椅前贴上收费通知单,要求“开空调加收10元现金”,加费还附上了单独的网约收款二维码。这些事例,车司乘何被解读为一种“司乘矛盾”的平息升级。
司机和乘客之间的空调之战“空调之战”确实存在,但称之为“司乘矛盾”升级则略显夸张。这实际上是每个炎热夏天公众都会关注的老话题,出租车时期即是如此,网约车时代则把这一争端“继承”下来。
就本质而言,司机和乘客之间的“空调之战”,实际上是一种利益之争,同时又是一种特殊时空下的结构性矛盾。当城市遭遇酷热天气,乘客对开空调的需求就会直线上升,但对司机而言,开空调却又是有成本的,甚至是不低的成本。
有司机给媒体算了一笔账,与不开空调相比,一辆燃油车“开空调一个月最多会多花2000元”,司机自然没有开空调的积极性。叠加近期的异常高温天气和油价暴涨因素,这种积极性会更低,所以“空调之战”爆发的频次也会相应提高。
简单解决“空调之战”的办法不是没有,比如上海就规定,每年的6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和12月1日至次年3月1日期间,以及在此期间外车厢内温度高于28摄氏度或者低于12摄氏度时,经营者应当开启车辆空调设施。未按规定开启空调或者换气设施的,乘客可以拒绝支付车费。
但是,这一规定又仅是针对“空调公共汽车”,而公交车开不开空调,跟驾驶员并无直接利益关系,所以照章办事就好了。
▲北京东三环早高峰,出租车在车流中行驶。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事实上,目前一些网约车平台明确了打车费中默认包含了空调服务费用,但也有一些平台未将空调服务相关问题明确写入服务协议中。那出租车、网约车是不是也可以照搬公交车的强制规定?
相对于公共交通,出租车、网约车更偏于个性化服务,乘坐条件也更舒适。比如高温下,在拥挤的公交车里若无空调,很容易给乘客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但在出租车里这种可能性就很低;也可能有的乘客不习惯吹空调冷风,或对温度有特定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强制开空调除了容易造成成本上升、能源耗费之外,还有可能引发新的“司乘矛盾”。所以,在《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就规定,司机应“按照乘客要求使用空调、音响等车辆设备设施”。
很显然,“协商原则”应该是实践总结出处理“空调之战”的最优办法,对网约车也不例外,相信大部分司机是通情达理的。如遇少数司机协商不成,乘客有权投诉、有权差评,最后则会影响到司机的工作或收入,达到约束效果。
强制出租车、网约车在高温天气开空调,可能看起来会使乘客更省心,但归根结底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笔开支一旦被“法定”,司机可能没有承担的积极性,仍在亏钱的平台也很难去补贴,最后结果要么是出行费用上涨,要么是司机失去在高温天气下运营的积极性,乘客打车排队更久。
在日常的电商购物中,消费者可能习惯了被当做“上帝”对待,那是因为电商购物整体上是个买方市场。但出行市场则不同,在一些特定时空,出行是个卖方市场,更需要顾及卖方的利益和积极性。
那么,对于司乘“空调之战”,到底有没有更理想的解决办法?技术进步是个不错的途径。比如未来,可以把网约车内音响、空调等的操控权通过App或后座按钮设置交给乘客来掌握,就能彻底平息这一矛盾。
到时候,司机和乘客依然可以协商空调的使用,不过这时候就是司机跟乘客来协商,帮忙一起环保省钱了。
相关文章
- 近日,厦门市思明区法院公布了一起案件:市民璐璐化名)还好好活着,却发现安息网络祭祀平台设有自己的纪念馆,包括灵堂、详细个人信息和照片。该馆建立于2016年1月,6年来访问量达4.3万余人次。为此,她状2025-07-06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德林社 8月15日,开盘出现大跌,盘中一度跌近10%,截止收盘,水羊股份依然大跌7.7%,股价报于17.49元,总市值为71.99亿。8月2025-07-06
- 近年来,高低肩、驼背、头前伸甚至脊柱侧弯问题在青少年中越发常见,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相关问题已成为我国新发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弯患病人数超过500万,且每年以30万人递增。“暑2025-07-06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澎湃新闻记者 计思敏近日,一份写有“全国28个大中城市平均住房空置率为12%”的调查报告再次引发大众对空置房的讨论。该报告称,南昌、廊坊、佛山住2025-07-06
- 据报道,美国电信巨头T-Mobile US(TMUS.US)正在其网络运营和工程部门裁员,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自两年前与Sprint合并以来,该公司已裁员数千人。T-Mobile的一位发言人表示,这2025-07-06
- 每经记者 黄宗彦 每经编辑 黄博文 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统计发现,截至2022年8月11日,A股纺织服装、服饰行业共有38家,其中有16家企业披露了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总体披露率达42%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