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立方”冬奥会后首次向公众开放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4月16日至5月15日,冰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冰立方)推出冬奥文化体验季,冬奥向社会公众开放。首次昨日,众开“冰立方”迎来冬奥会后首个开放日,冰立方不少市民举家上阵,冬奥零距离感受顶级冰壶赛场和双奥文化。首次据介绍,众开冬奥文化体验季期间,冰立方市民可提前预约赴场馆参观体验,冬奥参观时间为每日9点至18点。首次6月初,众开“冰立方”将完成冰水转换,冰立方变回“水立方”,冬奥届时嬉水乐园也会同步恢复营业。首次11月左右,“水立方”将再次转换为冰场,开展冰上运动。 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国家游泳中心是双奥可持续发展的代表性场馆。2008年,“水立方”是北京夏奥会游泳、跳水和花样游泳比赛场馆。冬奥会筹备之初,就提出了“冰水转换”、冰水双轮驱动的设想,之后“水立方”陆续完成了可拆卸冰场的建设,并于2019和2020年成功进行两次冰水转换,支撑了三场测试赛和测试活动。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周期,“冰立方”共举办冰壶及轮椅冰壶比赛206场,累计服务观赛群众1.58万余人次,接待中外贵宾3100余人次,见证了中国轮椅冰壶队冬残奥卫冕金牌的“高光时刻”,整个冰场核心的体育设施达到了完美的效果。 杨奇勇介绍,作为冬奥会历史上体量最大的冰壶场馆,“冰立方”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可同时运行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的双奥场馆,也是世界上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冬奥会后,场馆将既能举办冰上赛事,又能举办水上赛事,同时还能承接全民健身、大型文化演出等活动,从而实现场馆的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 “今后,我们会按照既定的‘冰水转换、冰水双轮驱动’的思路去组织‘水立方’赛后的运营,希望在冰和水这两个业态上都能有提升。特别是冰壶运动,我们将利用水立方和南广场的地下冰场大力推广。”杨奇勇说。 据了解,“冰立方”的冰水转换会在6月初完成,“5月份‘冰立方’将迎来北京市的冰壶赛事,打完这场比赛我们就开始转成水,在6月份恢复到水元素的运营状态。紧接着6月份将迎来京津冀的游泳赛事,后面陆续还有游泳、跳水等赛事以及群众的游泳锻炼。” 杨奇勇透露,“水立方”6月份将开放热身池给群众游泳,届时嬉水乐园也会恢复营业。“冰立方”转换为“水立方”后,国家游泳中心地下南广场的群众冰场将作为冰上运动中心开放,冰壶运动爱好者可以在这里继续训练。同时,国家游泳中心也在谋划今年底或明年初开展奥运回顾赛,吸引国际赛事落地。 “未来,‘冰水转换’基本上也就是一年一次,南广场地下冰场会持续承载冰上运动的客户。”杨奇勇介绍。据了解,根据国家游泳中心未来的运营策略,每年11月泳池将转换为冰场,用于开展冰上运动;在下一年的三四月份左右,冰场将恢复为泳池,用于开展水上运动。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冬奥给国家游泳中心带来的不光是一个新的业态,还有新的发展思路。杨奇勇介绍,冬奥会期间,“冰立方”不论是科学研究、场馆管理还是智慧化方面都有一些投入,这些成果也会用在未来的场馆运营中,作为智慧场馆运营的基础。 “未来的国家游泳中心,一方面是围绕两块水(比赛大厅泳池和热身池)、两块冰(大众冰场和专业冰壶场)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在智慧场馆、云上运营方面跟公众进行更多交流。我们希望成为一个兼具时尚性、文化性、创意性,同时承载着奥运精神、体育精神,能长期为公众服务的场所。”杨奇勇说。 现场 萌娃“全场景”体验冬奥氛围 昨天上午,刚刚经历了北京冬奥洗礼的国家游泳中心迎来了赛后首批游客。2022年冬奥会的标识,随处可见的冰墩墩、雪容融合影场景……这些无不让游客“一秒穿越”,仿佛回到一个多月前的冬奥比赛现场。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冰立方”此次开放保留了冬奥会的真实场景,除了原汁原味儿的灯光、大屏、景观等冬奥空间,赛时比赛场地(FOP)区、媒体看台、混采区、运动员更衣室及颁奖点位等冬奥会设施,都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提供“全场景”式的冬奥氛围体验。 在FOP区,观众可以亲手触摸奥运冰面,真实地参加一场奥运冰壶比赛,实地重温中国轮椅冰壶队冬残奥卫冕夺金的“高光时刻”;在西侧的媒体看台,可以俯瞰水冰转换的双奥盛典;在颁奖点位,可以感受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壶项目颁奖仪式;观众甚至还可以进入运动员更衣室,看看里面的设施,体验一下赛时让运动员感到暖心、受到各国队伍一致好评的便利服务。 不仅如此,“冰立方”此次打造的沉浸式冬奥体验项目还包括带领体验者学习冰壶比赛规则,以及借助“冰壶线路实时分析”等科技冬奥手段打造出的衍生活动、文创产品等丰富的体验模式,让观众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身份,身临其境感受冬奥魅力,让冰雪运动真正融入民众生活,实现场馆全民共享。 “目前开放的区域实际上保留了冬奥会全部的信息,甚至连一些临时设施都暂缓拆除,就是为了给观众最大可能地保留冬奥会比赛场地的原貌。”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介绍,闭环内的这种原貌保持非常有奥运精神、文化价值,而且兼具神秘感,应该可以带给观众非常真实的感受。 据了解,此次冬奥文化体验季期间,“冰立方”场馆团队将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合理规划防疫分区,明确边界缓冲区域,对防疫分区进行细化,将不同人群进行流线隔离,减少交叉感染机会。同时,严格执行环境消杀、人员核酸的要求,团队工作人员全部核酸后上岗,并在过程中定期核酸确保服务团队“0感染”。 文/本报记者 赵婷婷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华企业:拟挂牌转让上海春日置业50%股权及相关债权
- 利好金价!专家警告美国经济明年初衰退几率在加大
- 避免不合理“天价薪酬”!金融企业须严守财经纪律
- 机构研报:《降低通胀法案》将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
- 又一家央企退场保险业,第4家外商独资寿险公司会就此诞生吗
- 孙祁祥:强国的标志不只是庞大的经济总量,还须看内容、结构、效率以及人均水平
- 影视业回暖,腾讯新动向:减持华谊兄弟,持仓博纳影业
- 中国联通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8亿元 产业互联网成业绩增长“第一引擎”
- 越秀地产:战“疫”日记|“这是一场只许成功,不准失败的硬仗”(二)
- 海南亚特兰蒂斯,百亿酒店的艰难时刻
- 从心动到心梗:“中国Steam”的故事结束了
- 综述:RCEP政策红利促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加速增长
- 中国银行马龙:数字化转型是一场触及组织经营范式的深刻变革
- 海南健康码核酸检测有效时间计算规则调整
- 李彦宏:没有自动驾驶的电动车,完全没有竞争力
- 中国航空博物馆今起恢复开放
- 三部门: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情况实施年度监测评价
- 哈尔滨市呼兰区全员核酸检测中发现混管阳性 紧急寻人
- 网传东方甄选遭遇抖音限流?公司回应:没有接到限流通知
- 上海这十年丨龚正:“1+3+3+3+3”助力上海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机构论后市丨全面修复行情的第二波即将开启,成长板块有望迎反弹
- 世界第一辆量产太阳能汽车“黄”了?或许它根本就没诞生过……
- 变革服务模式、挖掘ChatGPT应用潜力 数字化如何引领银行业转型?这场论坛信息量巨大
- 全球瞩目!股神巴菲特股东信来了,累计回报3.79万倍,2022年投资梳理!狂买石油股、短炒台积电,减持比亚迪
- 新任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启程赴京,他们将把哪些提案带到两会?
- 霍学文:你有困难找北京银行,我们一定有解决方案
- 加科思-B午后涨超3% 获中邮证券首予买入评级
- 主动水冷的手机来了 一加11概念版上手
- 消息称辉瑞洽购Seagen,价格或超300亿美元
- 传辉瑞正就拟逾300亿美元收购Seagen进行早期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