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刊评:知网,知否?
经济日报 近日,知否有媒体爆出中科院因为无法承受高达上千万元的经济订购费用,不得已将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日报中国知网再一次陷入争议。刊评 价格贵,知网只反映了中国知网的知否一面。公众对中国知网的经济商业模式还有不少质疑,其中有这样两点:期刊能代表作者本人授权吗?日报用作者的论文卖高价,不仅不给作者钱,刊评作者使用时还要交不少钱,知网合理吗?知否 网友评论截图。 第一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经济中国裁判文书网近日公开了一份终审判决:作者卢某将自己的日报作品著作权独家授权给了世纪超星公司,但中国知网认为自己已取得刊发该文章的刊评期刊社授权,遂通过手机知网提供涉案文章的知网阅读、下载服务,世纪超星继而起诉维权。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知网因著作权权属纠纷案由被起诉上千起,其中绝大多数争议由类似操作引起。2021年12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认定中国知网的使用不符合网络转载法定许可和期刊转载法定许可,属于侵权行为。 进一步查询可知,至少在2021年6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在类似案件中做出了几乎相同的终审判决,并指出中国知网仅与期刊社约定取得作者授权,但该条款系双方自行约定,不能约束作者。中国知网如果想要收录相关文章,应当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 可见,法律态度鲜明地站在著作权人这一方,著作权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中国知网先取得自己的授权。判决生效已有不短时日,中国知网及其他数据库开发者不应揣着明白装糊涂,需抓紧调整授权模式,做到合法授权、合法使用。 关于低买高卖的争议,有人认为中国知网利润率超过50%是暴利,但高利润并不违法。如果中国知网只是一家普通的营利机构,社会可以呼吁它展现道德和情怀,但不能阻止它追求利润最大化。企查查数据显示,运营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由清华控股有限公司100%持股,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又由清华大学100%持股。中国知网作为重要的知识基础设施,是不是应当考虑将其部分纳入公益服务范畴,实施合理的监管措施和价格指导呢? 还有一种新的解决方案。科研人员大多在乎学术影响力,对版权收益不那么看重。过去,这种心理往往被某些企业用来“赚差价”,现在则成为一种被称为“金色开放”模式的基础。所谓“金色开放”,是指由作者支付文章处理费,换取期刊将文章免费开放。国际信息巨头爱思唯尔旗下的金色开放获取期刊已超600种。2021年1月起,全球知名的《自然》系列期刊也宣布提供金色开放形式发表。虽然费用不低,但可显著增加文章的阅读量和引用量,也有利于共享科研创新成果。 马上就是“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了。知网正是知识产权保护土壤上开出的花朵。知网备受关注,不仅因为公众怀疑它“薅作者羊毛,织自己棉袄”,还在于社会普遍认为知识产权的应有之义是用保护推动创新。音乐领域的独家授权已被打破,改变了部分互联网平台的垄断模式,有利于营造互联网开放生态。在其他领域,也应鼓励授权方面的有益探索,避免有人借保护知识产权之名阻碍创新。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佘颖),原标题《知网知否?作者授权应当有》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最高法林文学:法治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根基
- 欧股主要指数上涨 德国DAX30指数涨超1%
- 毕业年薪超30万,跳槽涨50%!芯片专业火了
- 昆药集团实控人拟变更为中国华润
- 象棋AI机器人了解一下:让你从轻松取胜到“耻辱”认输
- 韩国总统文在寅发表卸任演说
- 新能源汽车主题受关注 天齐锂业迎千人调研团
- 讲述从未把英国当做真正的家,伊姆兰-汗一语走红
- 起底银行圈的“光大现象”,五大行四家行长皆出一门…
- 经济日报头版:东莞豪迈
- 货车超高九公分不能享绿通优惠,监利北收费站:超限车需收费
- 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是“爱国者治港”的成功实践,任何外部干预都是痴人说梦、痴心妄想!
- 多家银行调整信用卡分期业务 “分期手续费”调整为“分期利息”
- 字节跳动动作频频 抖音国内业务有望在港上市?这些相关概念股一季度成绩单亮眼
- 18个月内四结四离!法院建议将“结婚黄牛”列入严重失信名单
- 岛内网友:“都快被病毒打趴了,还买啥武器”
- 隆鑫集团等十三家企业重整计划获批
- 俄乌冲突下全球小麦价格今年已飙升40% 非洲转向更便宜替代品
- 又见A吃A,华润三九拟29亿入主昆药集团,标的公司提前涨停
- 存款利率改革“锚”定效率 LPR下行获新动能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