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警惕“付费实习”乱象盘剥大学毕业生
澎湃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近日,付费实习知名博主“王大力如山”曝光了几家知名券商研究所的马上实习生,冒充正式员工招聘实习生,惕乱帮其完成实习工作的象盘学毕事情。据其介绍,业生还有部分金融机构存在打着正式员工的付费实习旗号,大搞“付费内推”的马上现象。 被点名的惕乱、等,象盘学毕纷纷发布公告回应此事,业生表示在招聘过程中“不收取报名费、付费实习辅导费、马上中介费、惕乱手续费等任何形式的象盘学毕费用,且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业生付费实习行为”;人力资源部会与应聘者直接沟通,不会索取任何费用。 金融行业的“付费实习”、“付费内推”现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高薪的金融业一直吸引着不少应届毕业生的目光,但实习岗位总是僧多粥少,所以一些中介瞅准机会,与金融机构员工里应外合,做起了明码标价的付费实习生意。比如,去国际投行实习一个月需要花17000元,去国内头部券商实习需要2万元…… 而根据这次网友的爆料,一些知名券商的实习生也冒充正式员工来招聘实习生,并借此牟利,可谓是把某种行业“潜规则”演绎到了极致。 按说,毕业生进入金融机构实习,是一个双赢的事——毕业生获得学习机会、积累经验,金融机构也可以借此筛选人才。但一些中介和员工利用实习岗位的稀缺性搞起了“付费实习”,俨然把实习做成了赤裸裸的生意,不仅人为增加了毕业生的实习成本,过程中甚至还涉及欺诈。要知道,无论是实习生冒充正式员工招付费实习生,还是打着正式员工的旗号搞“付费内推”,都已经涉嫌违法。 从各大券商的回应来看,金融机构对于付费实习的做法毫无疑问是反对的。外界应该也相信,金融机构不至于要薅实习生的羊毛。但是,不管是中介从中牟利,还是内部员工、实习生动歪心思,金融机构都应该责无旁贷地强化针对性的规范,而不仅仅是重申立场。 实习生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实习机会的,有没有员工以招实习生和内推的名义在外招摇撞骗,金融机构理应多些觉察和防范,对于可能存在的乱象,就应该强化相应的规制,及时堵住管理漏洞。 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时不时爆出职场潜规则等丑闻,已经为金融圈的公众形象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付费实习、付费内推等乱象,又进一步增加了外界对于这个行业的不信任感。从重塑行业形象和公信力的角度来看,各金融机构也有必要以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态度,对种种乱象来一个釜底抽薪。 当然,跳出金融圈来看,在如今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下,相关部门也应该更加注重防范一些机构和个人利用毕业生的实习、求职焦虑来牟利的倾向。如今年1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新修订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其中就明确“严禁以营利为目的违规组织实习”。 此外,也要警惕以实习和就业为名的诈骗现象的重新抬头。每一位求职者也应该多些审慎,莫迷信就业捷径。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钠离子和固态电池即将装车?比亚迪回应:均为不实信息
- 里昂:重申保诚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153港元
- 平谷线管庄站主体结构预计7月底封顶
- 美股午盘涨跌不一 市场关注通胀及联储政策前景
- 工信部翁啟文谈产融合作:探索设立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信贷保证保险 开展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
- 日本央行将于4月启动发行数字日元的试点计划
- 副中心两大交通枢纽2024年底竣工
- 涨停板复盘:创业板指低开低走跌2.5% ChatGPT、信创等前期热点板块下挫
- 三大航称有望继续恢复增加国际航班,并对国际票价下滑作回应
- 威马汽车被传全员停薪留职陷危局 月销仅30辆90%产能闲置欲借壳求生
- 2月17日复盘:市场开始转入调整周期 508亿主力资金撤离
- 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三大交易所配套规则同步发布,这些重点需把握
- 上海到2025年培育50家以上具备生物医药研发、销售、结算等复合功能的创新型总部
- 免签国家,又多了一个!还是旅游天堂!又一国发声:欢迎中国朋友来做客……
- 成都华微约七成收入源自前五大客户,国拨研发项目支出高于自筹研发项目
- 董宇辉获百万现金和住房?东方甄选回应:不予回应
- 加密航班与航时、增派宽体机……国航升级六大快线抢占商旅市场
- 南向资金2月16日净买入碧桂园418.70万股 连续3日增持
- 中粮势赢交易:菜油共振反弹 站上一万
- 美股收高纳指三连涨 市场关注通胀与联储政策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