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全国互认迟迟难落实,堵点在哪里?
记者 | 赵孟 近日,健康安徽省亳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网站发布了一则呼吁健康码全国互认的码全基层建议,使得健康码统一管理问题再次成为公众热议焦点。国互 据媒体报道,认迟该基层建议指出,迟难各地健康码虽然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落实里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地区之间不共享互认、堵点数据交换延迟、健康监管不到位等一些问题。码全国内大部分地区仍以“省内通行”为主,国互依然存在各地“一码归一码,认迟各认各码”现象。迟难对此,落实里有评论认为,堵点在疫情防控愈发科学、健康精准的背景下,“健康码全国互认,不能再等了”。 在新冠疫情的防控中,个人信息“健康码”的开发与应用是我国“数字抗疫”领域的重要创新。最早在2020年2月,浙江省便推出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健康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以手机为载体的防控模式被迅速推广到全国。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于学杰此前向界面新闻介绍,目前,我国的健康码归地方管理,地方可以根据当地疫情灵活处理和设置健康码,“但地方管理存在滥用的可能性,关键就在于如何监督地方健康码的使用,最好是实现全国统一规范管理。 界面新闻注意到,早在健康码诞生不久,就有声音呼吁全国互认。随后在2020年4月,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国务院办公厅会同各地区和国家卫健委等有关方面,快速推动各省(区、市)全面建立了“健康码”信息跨省互认机制。 按照互认原则,包括上海、北京、湖北、广东等省市出台规定,持有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健康码”或居住省市的“健康码”绿码人员,可作为在本市居住小区、园区、工厂厂区、商务楼宇以及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机构、电信和银行服务网点等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的通行凭证,无需另行开具相关证明材料。 但在执行过程中,许多地方仍然要求查看本省健康码,这给跨省流动人员带来了麻烦。2020年12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再次要求各地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落实健康码信息互认机制和规则,明确跨地区流动人员健康码信息在各地区可信可用,切实方便人员出行和跨省流动,实现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该通知明确,在低风险地区,除特殊场所和特殊人员外,一般不应查验健康码。 不过,随着一些地方零散发生疫情,尤其是2022年以来奥密克戎毒株的迅速传播,各地的防疫手段有所收紧,“互认机制”疏于落实。2022年4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关部门表示将进一步推动规范健康码管理,推进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码卡融合、规范赋码,防止和杜绝地方擅自赋码、“层层加码”等现象。 一位疾控系统人士向界面新闻解释,建立健康码互认机制或全国统一的健康码,在技术上“易如反掌”,“不过是数据量增大了,把后台服务器做好就行”,之所以迟迟未能实现,根源在于疫情防控仍是以各省份为单位属地管理,健康码背后是个人行程、核酸检测等信息的综合反应,由于各省份的健康码大数据是彼此独立存储的,“互认”意味着要对非本省人员的健康信息的准确性“背书”,在“动态清零”的巨大压力下,各地很难建立这样的信任机制。 该人士认为,健康码难互认是各省防疫政策差异性的表现,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口、区位等因素对疫情扩散影响不同,导致抗疫手段也存在差异;此外,不同的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理解、落实不同,也导致抗疫政策存在差异。在此背景下,负有抗疫责任的地方政府,对外来人员的健康信息存在“天然的不信任”,因此才出现“层层加码”、重复核酸检测、健康码不互认等现象。 一位公共管理专家也向界面新闻解释,当前所谓“防疫不力”不仅仅是一种行政过失,更多地被视为立场不坚定和对上级指示执行的不彻底。而且,目前对过度防疫并没有清晰的政策边界和追责机制。因此,在“过”与“不足”之间,地方官员往往选择前者。“层层加码”“各自为政”的防疫政策表面看来,似乎是忠于职守尽心尽责,而其内在的行动逻辑恰恰是基于避责的考量。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已在全国两会上两次提出,应把健康码纳入全国统一管理,取消各地健康码。蔡卫平曾向界面新闻介绍,提交此提案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由于健康码赋予不同颜色的标准各地不一致,信息也不联通,希望能打通数据孤岛;二是已经出现了一些健康码被滥用的现象,这已经超出健康码的设计使用初衷。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卫华对界面新闻介绍,健康码信息应该收归国家层面统一规范和管理。首先,需要有全国统一的制度和法律法规,对于健康码的使用范围要有严格的限制和科学的认证,其次,对于健康码变更的决策和赋码程序也应该有全国统一标准,“如果健康码要变更,那么变更的程序是什么样的?决策层是谁?变红码后,它的申诉途径是怎么样的?救济途径是什么?这些都应有国家层面的标准。” 不过,杨卫华坦陈,健康码实行全国统一管理也存在一定难度。由于防疫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管理措施,主要依靠全面的行政管理,“这意味着防疫工作一定是多部门联动,需要在全国统一标准下各部门明确各自权责,并且进行跨部门合作,在此背景下,地方履行属地管理责任时如何协调与组织,就显得比较复杂、难度倍增。”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说过很多次了,你们这是在玩火”
- 加快建设质量强国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 俄罗斯2023年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企业提高税收
- 卓创资讯:年后蛋价低于年前但高于往年同期
- 太古股份公司B11月22日耗资约156.96万港元回购17.25万股
- 美国楼市领先指标成屋签约销售创两年半最大升幅,但或仅是昙花一现
- Mysteel解读:全国豆粕库存继续上升,现货价格承压运行
- 蒙脱石散冲上热搜!医生紧急提醒!XBB会不会导致二次感染?“阳了”腹泻怎么办?
- “第二支箭”扩容、银行给出千亿授信,民营房企融资再获支持
- 数字中国建设迎重磅文件 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 旅游复苏 不能一人赚吆喝一群人掉链子
- 城市地铁里程前十排名:武汉跌出前五,南京重庆“抢八”
- 世茂集团“卖血”自救 华润置地33亿元接盘其北京两项目
- 立足于市值均衡 追求绝对收益
- 马斯克“疯狂削减成本”后,推特员工被曝“自带卫生纸”上班
- 通策医疗收购事项的 几点疑问
- 多省发文促药店集约化发展,单体店将迎淘汰潮?
- 元旦档票房突破3亿!跨年你看电影了吗?
- 中粮期货:黑龙江玉米调研报告(一)
- 美国第一夫人:拜登计划再次参选总统
- 搜索
-